武夷山乌山寺:苏区旗帜高高飘扬
乌山寺村因建于唐代的乌山寺而得名,是武夷山市岚谷乡横墩村的一个自然村。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这里既是红军游击队屯兵、练兵的隐蔽之处,又是红十军和红军挺进师从崇安县坑口村往返浦城县的必经之地。
根据1930年2月的中共福建省第二次代表大会精神,中共福建省委特派员杨峻德到崇安指导苏维埃政权建设。1930年5月至1930年9月、1931年1月至1932年6月,岚谷区苏维埃政府和崇浦区苏维埃政府两次设在乌山寺村。
为了沟通苏区与白区的物资交流,以粉碎国民党对苏区的经济封锁,崇安县苏维埃政府于1931年8月在乌山寺设立岚谷对外贸易处,隶属崇安县苏维埃政府国民经济部和岚谷区苏维埃政府。对外贸易处的物资,主要存放在乌山寺和附近各村革命群众家里。
1935年3月,时任红军挺进师师长的粟裕率领500余人,从江西上饶县进入崇安县。几天后,红军挺进师进入岚谷乡地界。粟裕了解到红十军曾在乌山寺住宿一夜的情况,便选择乌山寺村作为挺进师五天的短期整训地。
整训期间,红军挺进师刘英政委作政治形势报告。粟裕师长根据中共中央制定的挺进师今后任务是“跳出闽北苏区,插到浙江敌人后方去”的斗争目标,将原有3个支队扩编为3个纵队,设立红军挺进师政治委员会,作为最高领导机关,统一领导红军挺进师的军政工作。在乌山寺村完成整训任务后,粟裕率领挺进师经黄尾村进入浦城县地界,顺利转战到浙西南地区,北上抗日。
方志敏、粟裕两位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先后率领红军主力在乌山寺留下足迹。
(整理:武夷山乌山寺)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