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缘闽北的新疆“巴郎亚克西”——记墨玉人食品有限公司米尔阿卜杜拉·赛迪麦麦提
来源:政法处 时间:2019-04-08 11:23

 “新疆人唱歌响亮,新疆人跳舞张扬;新疆人胸怀坦荡,新疆人好客大方……”2018822日,一曲悠扬的《新疆人》歌声从闽北松溪县的一家酒楼里,伴着烤全羊、烤馕、油馓子的美食香气,飘荡而出。

这一天,是维吾尔族的传统节日——古尔邦节。远离家乡墨玉县5200多公里到闽北务工的新疆人,齐聚一堂庆祝这盛大节日。应邀助兴的还有新疆驻福建工作组人员,松溪县委统战部、团县委和当地汉族同胞。大家载歌载舞,其乐融融。

是哪根祥和的红线,把天南地北的人们紧紧地连在一起?是新疆“巴郎亚克西”(维语,棒小伙子)——米尔阿卜杜拉·赛迪麦麦提(简称米尔)。

 

从一辆三轮车,到拥有300多员工的企业——

赚取人生三桶金

1976年,米尔出生于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乌尔其乡的一户贫苦农家,米尔从小就很懂事,初中刚毕业就到和田地区打工,收入最多时一个月150元。1995年,米尔辗转到乌鲁木齐一家屠宰场打工,吃苦耐劳的品质让他在两年的时间里攒下了2万元,拥有了人生第一桶金。1998年,他回乡动员了贫困的亲戚朋友14人外出务工。就这样,米尔一行人每人背着一麻袋馕饼来到了松溪县。“我当时心里想,这里就是大家的‘总部’了,我要在松溪建立起自己的事业”。谁知,20年后一语成真。

“兄弟齐心,牛羊成群”。 当大街小巷响起新疆的音乐,独特新疆风味的羊肉串,受到了大众的欢迎。米尔和他的伙伴们苦尽甘来,赚取了人生第二桶金。

2015年,已有百余位墨玉人在米尔的带领下,走出新疆,来到南方务工。这时,有个人在米尔的背后“推了一把”,这个人就是艾木拉古力·阿西木(简称古力)。“认识米总,竟然源于一次委托。”当过师范教师、律师兼翻译的古力与新疆墨玉县驻湖南郴州工作站努尔麦麦提·塔力普站长一起协调烤羊肉串市场竞争时,“看到米总带领家乡人民艰苦创业,很受感动。”在古力的帮助下,20163月,米尔筹集资金,在南平市延平区注册福建省墨玉人食品有限公司。当年12月,公司“总部”搬迁至松溪县。至此,米尔带领家乡人民务工致富的事业,正式步入正轨,分店遍及福建、浙江、江西三省20多个县(市区),公司的发展蒸蒸日上,年收入达500多万元。米尔获得了人生第三桶金。

 

从捐桌椅,到捐环卫车——

喝水不忘挖井人

 逐步富裕起来的米尔,深怀感恩之心。“第一次做慈善,是2002年。”那年,米尔回乡招募外出务工人员时,眼见村委院内连个像样的办公桌椅都没有,当即捐款5000元购置设备。此后,米尔慈善的脚步从未停止,养老院、学校、贫困户家中,都留下了他的身影。

在米尔的带动下,伙伴们也纷纷加入到慈善的队伍中。2017714日,公司成立共青团松溪县新疆籍务工经商人员支部委员会,青年团员成为了志愿服务的主干力量。2018111日,公司成立了“墨玉人志愿者服务驿站”,旗下组成了13个大队,近百名青年员工加入其中。

谈及这些新疆志愿者们,松溪县花桥乡敬老院的负责人叶天寿印象深刻。今年春节前夕,米尔带着志愿者们到敬老院,送上了新疆大枣和慰问金。“他们还为老人们打扫卫生、理发、表演节目,”许多老人第一次现场看到新疆舞蹈,热闹、喜庆、奔放、暖心,乐得合不拢嘴,一阵阵的笑声盈满了敬老院。松溪县祖墩中心小学就读的李香慧,一直记得那些穿着红衣服、戴着红帽子的新疆叔叔们。由于家境贫困,父母外出打工,李香慧只能寄宿在学校里。2018年春节前夕,李香慧收到了一份千里之外的“新年大礼包”。那是墨玉人青年志愿者服务驿站的志愿者们,为孩子们准备的书包、新疆干果等新年礼物。墨玉县乌尔其乡政府今年也收到了米尔的大礼:为了帮助家乡建设美丽乡村,共建美好家园,米尔捐赠了价值57万元的两台环卫车。

今年,公司在松溪县举行欢度古尔邦节茶话会时,米尔倡议建立墨玉人慈善基金,并带头捐款1万元。现场公司员工、合作伙伴和汉族同胞纷纷慷慨解囊,共筹集慈善基金27600元。“此项基金将交由松溪县慈善总会,用于救助生活困难的群众。”米尔在茶话会上现场宣布,赢得了一片喝彩。

对家乡的贫困群众,米尔早有自己的帮扶计划。“我计划开办畜牧养殖业、农家乐、垃圾处理厂,这样可以吸收更多的贫困户就业,因照顾孩子无法外出务工家庭妇女也能在家门口就业,”米尔说,能帮助更多的父老乡亲早日脱贫过上好日子,为家乡的脱贫攻坚出一份力,是先富起来的人义不容辞的事。

 

从新疆外出务工人员,到保卫民族团结的使者——

民族团结一家亲

“维吾尔”一词是“联合”的意思。作为新疆外出务工人员的一员,米尔心中始终牢记中华民族是五十六个民族的大联合,维吾尔族是中华民族的一员。2003年,即使一些陆续发生的不良事件让新疆同胞的形象受到影响,米尔仍谆谆告诫伙伴们,一定要合法经营,保质保量,从点点滴滴的细节上维护民族团结。

在维护民族团结工作上,米尔总是“从我做起”。他主动向古力学习汉语,为此在公司办了“国语班”,由古力为自己和员工每天上2小时的语课,宣传民族政策;他团结邻里,帮助邻里,和房东成了亲如一家的兄弟;他组建宣教团,回到家乡号召民族团结,坚决拥护党的领导。

“迪迪爸爸、文秀妈妈”,第一次见到米尔的房东张宙青夫妇时,米尔小儿子对他们的称呼,让人很是吃惊。“这孩子,打小由我们带着长大,对我们夫妻亲昵得很。”张宙青的妻子叶文秀说,大家已是亲如一家人。“从2000年到现在,我一直租用他们的房子,18年来,房租没涨过一分钱。” 说到房东夫妻,米尔充满感激:“我的3个孩子都是在房东的家里长大的”,那是2004年的一天深夜11点多,米尔的妻子布萨拉麦提·乌吉阿力木(简称布萨拉)怀着二胎突然感到肚子痛,米尔还在外面忙碌,布萨拉一个求助电话打给了叶文秀。惊醒的叶文秀连鞋子都穿反了,从一楼跑到五楼察看。“一路走来,房东夫妇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布萨拉语气十分肯定:“我的孩子就应该叫他们爸爸、妈妈。”

 “心邪迷失方向,心正前途坦荡”,米尔常常提及这句新疆谚语。近年来,米尔经常带着公司员工,往返于新疆、福建、浙江、江西等地,向新疆人民宣教。“我的父亲是一名中共老党员……今天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认清‘三股势力’真面目,维护团结稳定的社会局面……”在公司今年的古尔邦节茶话会上,员工代表登台“发声亮剑”,号召全体新疆在外务工人员做民族团结的和平使者。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在公司成立之初,米尔就让人在一楼大厅用大大的红纸,贴上了这些字。如今,这位当初推着小车卖烤羊肉串的懵懂少年,正带领300余名新疆外出务工人员,在党和政府的关爱下,与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在民族大融合的土壤中,悉心种植属于他们的幸福之花。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