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增进了解的基础上促进民族团结
来源:福建省民族与宗教事务厅 时间:2015-02-28 17:59

2014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专门强调了“增强文化认同”在解决好民族问题方面的重要性,提出“要把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为战略任务来抓”。要增强文化认同,先决条件是要了解各民族的文化。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产生活过程中相互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中华民族之所以绚烂多彩,在于民族的多样性,而“多样”的民族、“多元”的文化之所以可以“合异”,并最终形成“一体化”的格局,则在于基于“了解”上的民族间的相互理解、包容、信任和帮助。

“人之相处,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增进了解,可以促进各民族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包容的和谐关系。没有了解,彼此完全陌生,就不可能有信任,更没有相互理解、包容可言。历史上,由于民族之间不够了解而引发矛盾的例子不少,有的甚至险些造成国家政权的更替。如1673年,杨起隆利用人们对回族斋月不够了解的情况,散播“回族聚众欲推翻清朝政府”的谣言,意图挑起回族群众和清朝政府之间的矛盾,趁乱起义。可见,增进了解在促进民族交融和社会和谐发展中非常重要。

通过增进了解,还可以掌握一个民族发展的“短板”,有的放矢地对其加以帮扶,最终达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目标。新中国成立以来,从中央到地方,许多人到民族地区调研,了解当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和发展需求,提出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于是才有了“西部大开发战略”,才有了“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等惠及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一系列政策。

血浓于水的民族关系让融于其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感受到了民族大家庭的温暖。但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目前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还不够深入。我们该相信,随着民族间了解的进一步深入,民族间交往和交融的进一步加深,“三个离不开”将成为各民族同胞生活的常态。 (文章转载自中国民族报)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