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言平:着力推动建立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
来源:福建省民族与宗教事务厅 时间:2015-02-05 09:30

城市是各民族同胞共同的家园,怎样才能让城市里的各民族群众生活得更美好?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城市民族工作要把着力点放在社区,推动建立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

“相互嵌入”就是各民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我们希望看到的情景是:各民族在城市里亲密无间地交往、畅通无阻地交流、自然而然地交融,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交得了知心朋友、做得了和睦邻居、结得成美满姻缘。如果各民族进了城,还是分区聚集而居,这个民族一块,那个民族一伙,甚至国内外相同文化信仰的民族抱团扎堆,久而久之形成城中村、民族屯,这对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不利的。

我们中国人历来主张“和而不同”的社会观,历来崇尚“百花齐放春满园”的审美观。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潮流中,已经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散居的分布格局。天南地北的很多城市,都是我们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缩影。在北京西城区,有一个街道叫牛街,汉、回、蒙古、维吾尔等28个民族同胞长期共居于此,他们互帮互助,共建特色文化街区。在深圳市宝安区,有一个社区叫宝民社区,汉、壮、回、苗等25个民族同胞从五湖四海而来,来了就不愿离开。一个是北方的千年老街,一个是南方的新兴社区,虽风格各异、风采独具,但各民族同胞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景象何其相似!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正处于各民族跨区域大流动的活跃期,更多的人口流向了城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有43个少数民族在各省区市都有分布,分布范围最小的民族也遍及25个省区市,少数民族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城市已经达到12个,56个民族齐全的城市已经有13个,民族关系日益成为一种全社会范围的关系。我们还要看到,少数民族人口城镇化率刚过30%,比全国平均水平低近20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将来会有更多少数民族群众进城。各民族同胞在城市里学习在一起、生活在一起、工作在一起,将成为一种新常态。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建立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的重要论述,正是对这个新常态的深刻认识和把握,对这个新常态的积极顺应和引领。它深刻揭示了夯实社会基础对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的重要意义,体现了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自觉和对国家长治久安的深沉思索。做好城市民族工作,我们必须以此为基本遵循。

建立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要把握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原则,从百姓居住生活、工作学习、吃穿娱乐、婚丧嫁娶等日常环节抓起。要完善市民公约、村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范,营造尊重少数民族文化、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社会氛围。要引导各族群众节庆互动交流、共建共享美好社区,表彰奖励各民族扶贫济困、守望相助方面的典型。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要鼓励各族学生同校共班,营造多元多彩的校园文化氛围。要禁止招工上的民族歧视,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招收少数民族员工,表彰奖励各民族联合创业方面的典型。我国各民族文艺多彩多姿,要鼓励创作展示各民族时代形象的作品,创造条件让各民族演艺人员联袂演出,让各民族运动员同场竞技。吃穿与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要尊重个体选择,倡导相互学习借鉴,保障少数民族群众特需用品的生产和供应,鼓励引领时尚的特色餐饮和服饰企业发展。四川麻辣烫“烫”到了边疆,新疆羊肉串“串”遍了全国,这是一种好现象。

全国各族人民就是一个大家庭。无论把家安在农村,还是安在城市,各民族都能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共同建设美好家园,其乐融融。这样的前景,不正是中国梦实现时的一幕场景吗?

                     (摘自中国民族报)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