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丰:一个村支部书记的乡村振兴梦
来源:泉州市民宗局 时间:2021-07-14 17:26

  丘菊英,庐丰畲族乡立英村支部书记。自2009年担任村妇联主席至今,她已经在村务工作中默默奉献了12个年头。她务实肯干、坚韧担当,从她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履职尽责村主干的优秀品质,让我们一起走进她,倾听她的故事。

  团结班子成员 服务全乡大局 

  在之前的“三必拆”(危损空心房、废弃土烤烟房、旱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开始时,村民对这项工作并不理解和支持,推进工作有阻力。丘菊英主动了解、收集群众的想法,在之后的党员大会上,她全力宣讲“三必拆”工作的目的和意义。在班子成员和党员干部中取得共识后,号召党员干部率先响应,支委罗长富就是其中之一。

  “我是村中第一个响应‘三必拆’政策的党员干部,拆了2个土烤烟房。之后按照丘书记的部署,分组包片做通群众的思想工作,主要是帮群众算好‘安全账’和‘经济账’。因为乡里有统一聘请专业的第三方测量公司,丘书记主动对接,边拆除边整治,协助户主做好有用物资的归整,同时对建筑垃圾实行全过程管理,获得群众和领导的一致好评!”支委罗长富说道。

  据了解,立英村“三必拆”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任务量是7600平方米,实际拆除是8350平方米,超额完成任务109%。裸墙粉刷任务量是22136平方米,完工18763平方米,完成任务量84.76%,居全乡14个行政村第三。对于人口和面积都不占优势的村,这个成绩非常了不起。

  关心民生福祉 改善民生事业 

  以前,立英村村民喝水主要靠山泉水。山泉水不稳定,天气旱的时候,直接没水。下雨天,水又浑浊,需要层层过滤。群众喝水问题是大事,丘菊英看在眼里,急在心里。2019年,她申请改善村民的用水条件的报告得到乡党委政府和县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之后,在城乡供水一体化惠民政策的支持下,立英村村民终于喝上放心安全的自来水。

  立英村村民60岁以上村民有180余人。为了提升他们的生活品质,丘菊英和两委干部用好用活惠民政策,为村民建起多功能的幸福院。

  “村里的幸福院带有棋牌室、阅览室、休息室等,可以很好地满足我们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平时,我就和村里的棋友、牌友一起打打麻将,下下象棋,日子过得舒畅。孩子们大都外出拼搏,有了幸福院这么一个场所,老年人多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疫情暴发之前,我们村每隔5天,还有一顿爱心午餐,每位老人只要交3元,就能改善伙食,大家一起做饭聊天,非常惬意...”村中老人张国清表示。

  另外,在丘菊英和两委干部的共同努力下,立英村还新建“高颜值”的公共厕所、停车场,铺设污水管网,受益群众100余户。延伸了西溪漫道,拓宽部分村主干道。立英村村民还主动拿出林地支持立章四好农村路的建设,获得邻村群众高度好评。

  完善村规民约 共建文明乡风 

  为响应“红事缓办 白事简办 宴会不办”防控疫情的要求,丘菊英和两委干部到组到户宣讲,让村民的意识、行动和乡党委政府的要求同频共振。期间,庐丰民族中学校长罗桂春,主动配合,取消乔迁宴请。老党员罗培荣响应号召,取消自己的80岁生日宴请。

  张亮生是村中典型的“因学致贫”的代表。他家中有四个孩子,老大是个女孩,2016年凭借出色的成绩考入西南政法大学,现在因成绩优异,保送中国政法大学;第二胎是三胞胎男孩,其中两个儿子于2018年9月考进上杭县第一中学,另外一个儿子考进上杭县第二中学!为了让他照顾好四个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丘菊英和挂村工作队积极为他奔走,成功增加了他和烟草站的合同量。同时积极为他的子女申请教育资助,减轻他的家庭负担,这让张亮生感动不已!

  丘菊英和村两委还通过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和禁毒禁赌禁诈协会的作用,组建由老党员、退休干部、村民小组长为“四会”人员,开展孝老爱亲、友善亲邻、禁毒、防电诈等活动,引导群众树立文明新风,并将新风尚写入村规民约,成为管理约束群众的新标准。

  结语 

  “我有一个梦,梦里立英村产业兴旺,广大群众种烟种稻外,年轻人都回老家发展,有人钻研种养,有人钻研农村旅游,各有各的奔头。村民之间都友善,邻里关系和谐,每个人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老年人的保障体系更加完善,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村里的主干道全部拓宽,交会车安全方便。...”丘菊英笑着说,这是我的梦想,也是今后的立英村的发展方向。

  编辑:钟寿能、汤雪华

  泉州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大力推动民族乡村振兴

  ——以德化县葛坑镇龙塔村为例

  泉州是沿海少数民族散居地区,有1个民族乡、48个民族村(社区),现有回、畲、蒙古、满族等53个少数民族成分。多年来,泉州市民族宗教局深入贯彻落实民族政策,着力解决制约民族乡村发展的突出短板及薄弱环节,在促进民族乡村发展上做了许多有益探索,民族乡村基础设施日益改善,经济发展步伐加快,社会事业不断进步,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提高。其中,德化县葛坑镇龙塔村以申报命名第四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为契机,探索出了一条以“民族文化为魂、产业生态为翼、民生保障为本”的少数民族村寨特色发展之路,在瓷都北隅的大山深处实现了凤凰腾飞。

  德化县葛坑镇龙塔村位于德化县西北部,素有德化“北大门”之称,是德化县仅有的两个少数民族村之一。龙塔村全村总面积13.62平方公里,地势较低,海拔360米,温热条件较好,全村林木郁郁葱葱,河流碧波澄澈,风光秀丽,景色优美。

  ——以基层党建为引领,实施“领航”工程,完善民族乡村治理体系

  一是规划先行,绘就发展蓝图。着眼长远,坚持村域发展“一盘棋”思维,邀请省市县有关部门多次实地调研指导,委托福建省村镇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完成龙塔畲族村特色村寨建设规划,汇聚社会合力,找准发展思路。二是建强队伍,筑牢战斗堡垒。充分调动各族群众共同参与基层党建、社会治理的积极性,成立“龙塔村党员先锋队”,实施党员干部“三定一评”挂钩联系制度,定组定户定期联系帮扶群众。充分发挥乡贤能人作用,邀请企业家、种养能手、退休干部等乡贤能人担任龙塔村发展顾问,汇集力量服务乡村发展。三是强化宣传,凝聚民族团结力量。开展民族政策法规宣传、非遗技能展示、流动图书免费借阅等民族团结宣传系列活动;拍摄畲语版《我和我的祖国》宣传视频、拍摄《银针》微电影,不断造浓民族团结进步氛围,凝聚共同团结奋斗力量。

  ——以产业振兴为支柱,实施“造翼”工程,夯实民族共同繁荣根基

  一是利用海拔低、温热条件好的地理优势,发展特色经济作物,培育种养专业户。大力做优特色水果产业,发展种植西瓜、柑桔、百香果等特色水果500亩。大力发展苗木种植,扶持绿生苗木合作社,培育桂花、深山含笑、红花继木、茶花、罗汉松等树苗300多亩;大力发展黑鸡、黑兔、黑羊“三黑”特色养殖。二是利用交通便利、临近石英矿区的区位优势,发展硅材料高新技术产业。2018年引进誉隆硅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建设项目,总投资8.72亿元,分三期建设,其中一期工程于2019年3月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52亿元。项目一期建设完成后预计可为龙塔村提供就业岗位100人左右,实现年产值1.5亿元,将有力带动龙塔村社会经济发展。在此基础上开展村企共建,村集体投资100万元入股该公司,有效实现活血造血。

  ——以文化传承为内核,实施“塑魂”工程,打造民族风情村寨

  一是打造民族特色。以“清纯山哈•畲寨龙塔”为品牌定位,打造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投入110万元,统一特色建筑装饰风格,对52 座房屋进行立面装修。投入335万元,建设村寨大门、沿溪休闲步行道、休闲广场、停车场等基础设施,逐步使龙塔从单纯的民族村寨向旅游观光村寨转变。以省政协、省民族宗教厅挂钩帮扶龙塔村,和与莆田市城厢区结对共建为契机,投资300万元打造龙塔民族特色村寨,重点建设民俗文化展览馆、滨溪广场、文化景观长廊,进一步提升村寨文化内涵。二是传承民族文化。加强当地民俗和语言文化保护,成立龙塔畲族山歌合唱队,定期组织排练演出,加强对畲医、畲药等民族传统技艺的保护,目前村内有畲医1名,畲药馆1家。

  ——以民生事业为根本,实施“铸巢”工程,不断提升各族群众幸福感

  一是精准推进脱贫攻坚。龙塔村有市级建档立卡贫困户5户8人,已全部脱贫。通过实施“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对点帮扶,村党支部牵头,引导贫困户以土地、资金、劳力入股等方式加入合作社,帮助贫困户精准脱贫。以“分类帮扶”为原则,为3户贫困户发放产业扶贫金扶助发展油茶林、竹林、鸡鸭兔及藏香猪养殖等实现扶贫造血,为2户贫困户落实危房改造资金,为1户贫困户申请医疗补助资金。二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20万元建设沿溪生态护堤、拦河坝1800米;投入近300万元对村内多处危桥、溪堤等进行改造,惠及全村群众。三是扎实建设“生态美丽龙塔”。投入30万元,进行绿化美化;投入20万元,深入开展“一清二整三美化”行动,全力开展村庄卫生整治,建设公厕1座、沏筑垃圾收集屋53座、配置垃圾收集桶55个,确保环卫硬件不缺位;同时发动群众清理整治房前屋后角落卫生,开展环境卫生考评督导,擦亮山清水秀地干净的招牌。

  目前,泉州市5个民族村纳入全省民族乡村振兴试点, 3个民族村纳入省级“千村试点万村推进”试点,4个民族村纳入市级“千村试点万村推进”试点。其中,石狮市永宁镇郭坑村、安溪县官桥镇善坛村纳入省级乡村振兴试点,并获得省市县三级配套财政扶持资金每年200万元,连续4年,用于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公共服务配套项目和创新案例项目等,推动巩固拓展民族乡村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序衔接,及时做好在工作力量、组织保障、规划实施、项目建设、要素保障方面的有机结合,做到一盘棋、一体化推进,确保乡村振兴民族乡村不掉队。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